教育杂志读新刊|教育家精神的时代践行、逐步
一年前,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高水平教师队伍。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本期封面主题刊载了五位涉及老中青不同年代的教师的事迹,期待他们在工作中展现出来的忘我精神和高度智慧能激励广大教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的华章。
本期杂志还关注伟大抗战精神的育人价值、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教联体”的构建……只等您打开杂志,细细品读。
在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一周年之际,迎来第41个教师节。一年前,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专门部署了培养造就高水平教师队伍这一重大任务。、印发《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重磅文件。我们要决策部署,锐意进取,勇担使命,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奋力谱写以教师之强支撑教育之强、夯实强国之基的时代华章。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不断深化其主要内涵和时代价值,为弘扬抗战精神、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上,伟大抗战精神具有厚植爱国情怀、砥砺强国志向,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崇尚英雄气概、弘扬英雄精神,把握历史大势、坚定历史自信等重要育人价值。要以讲好抗战故事增强育人亲和力,以抗战纪念活动提升育人实效性,以数智科技赋能凸显育人时代性,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一年来,学术界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围绕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核心要义、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公共服务质量、教育数字化、教育家精神等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积极推进关于教育强国重要论述的体系化学理化建构。在实践层面,聚焦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出台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政策举措,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走深走实。面向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坚持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构建高水平育人体系、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教育综合改革要打破传统的按学段进行改革的单兵作战模式,贯通“基点”与“龙头”,整体推进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改革。要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整体谋划、系统推进以育人质量和教育质量提升为标准、以服务战略和人民满意为核心、以提高教育整体效能为目标、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突破口的改革模式。推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改革由彼此独立的“小循环”转变为整个教育体系的“大协同”,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之一,也是重要方法论。
《湖南岳阳:“四全”机制推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湖南省岳阳市教育体育局)
指出,“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强调,“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夯实全面提升国民素质战略基点”。湖南省岳阳市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扎实开展教育振兴五年行动,大力实施办学条件改善、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提升“三大攻坚”工程,系统构建“四全”机制,高效积蓄发展势能,有效破解发展瓶颈,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全国首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湖北省宜昌市以立德树人为主线,通过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构建“天天有一课、月月有赛事、班班有歌声、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笑脸”的育人新格局,让校园更灵动、课堂更生动、学生更具灵气。
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本期封面主题刊载了五位教师的事迹,涉及老中青不同年代的教师,从他们的成长经历和从教心得中可以看出,他们努力的方向与教育家精神高度契合,他们在工作中展现出来的忘我精神和高度智慧一定能激励广大教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的华章。
她——于漪,几十年来,为了实现“让生命与使命结伴同行”,她的一言一行始终在追求教师人格的力量、学术的魅力。为了力求做到这一点,落实于行动,她一直在想方设法清醒地认识自我;一直在不断挑战自我;一直在不断追求,实现自我超越,达到一个个新的人生境界。她的成长经历会给每位青年教师带来启发。
人的成长也是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原有经验得以不断改造,使自己变得越来越智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大。从企业小学到城区学校,再到京城办学,最后建构起我们的“幸福教育学校联盟”,让幸福教育公益行动走向全国,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幸福教育”生活,这是我一生的梦想与追求!
有了真实丰沛的自己,才能有完整内在的责任感,这样我们的课才能有亮度与光泽;有了对自己的责任感,才能有更宽广的内容,负起责任的愿望和可能。努力让自己保持完整和丰富,因为你有多完整、多丰富,你的课就有多完整、多丰富,你的学生也会成为同样的人。
走出大山不是为了逃离大山,很多孩子大学毕业后又像我一样重回大山,我们一起建设家乡。这让我看到了乡村教育的希望、大山的希望。大山不是牢笼,它是根,是我们出发的地方,也是我们要守护的地方。每当我看到孩子们背着书包走进学校的背影,看到他们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笑脸,看到母亲坐在门口等我回家的样子,就觉得一切都值了。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有了做教师的志向,我看过很多教育家、名教师的传记,立志要做他们那样的人,这个志向一直没有改变过。上大学时,我又读到了乡村教师格桑德吉的故事,我再也按捺不住这份感动,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等我毕业后也要像她一样,去最艰苦的地方,给山里的孩子上课,带他们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做一名最美乡村女教师!”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投身于最艰苦的地方才能得到真实的锻炼,我愿把个人理想融入伟大梦想,把个人追求融入时代洪流。
近日,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基于学前教育战略价值与准公共产品属性的本质要求、保障儿童发展权利与减轻生育负担的现实需求、促进普及普惠与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迫切需要,由公共财政主导推动免费学前教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免费学前教育财政保障机制以差异化的免费标准、精准动态的补助方式、央地协同的资金分担、刚性约束的监管体系为核心。为确保政策落地见效,需要压实地方责任、细化实施方案,强化资源配套、筑牢质量底线,营造良好氛围、凝聚政策共识。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学前教育,实现幼有所育、幼有优育,是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关切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夯实基础教育根基、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将惠及千家万户,对学前教育事业的长远向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落实好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这一政策,确保学前教育“免费”而不“降质”,应健全省内财政分担机制、资金监管机制和教育督导评估机制。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是优化教育生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机制。本文分析了“教联体”构建的现状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推动“教联体”构建的对策建议。当前,“教联体”建设进程中呈现出社会广泛关注、政策不断强化、实践持续创新的发展态势,需要进一步紧密职责衔接、凝聚价值目标共识、整合共育资源,通过政策创新、技术赋能与实践探索破解现实难题,不断完善机制,强化有序协同,统筹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推动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促进形成良好教育生态和育人环境。
Copyright © 2023-2030 三明市梅列区才聘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07035126号-9
联系邮箱: